Skip to content

我为什么选择创业

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

在7年前加入ZOOM时,我的职业目标非常明确,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架构师。

然而,这次工作转换似乎带来了不曾设想的运气。

运气之一是获得了一些原始期权,上市后解决了家庭柴米油盐的问题;运气之二是遇到一位优秀的领导,给予团队较高的自由度;运气之三是刚好在入职后在一个救火项目,获得了很快的成长和较高的可见性。成为架构师的职业目标,也在4年前提前完成了。

那之后呢?下一个5年、10年要成为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

我非常认可薛定谔说的这句话,“Life feeds on negative entropy”,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反抗熵增

熙然,相比于在公司里按部就班解决工程问题,创业才有机会制造更大范围的“负熵”。也只有创业,才能更纯粹地将技术与商业结合,给世界带来一点改变,这是我的诗和远方。

于是,我这些年一直在向创业的方向沉淀,在公司尽可能去做从零到一有挑战的事情、去中科大读MBA、去随时思考商业机会。

这些年,我也在等一个机缘,如今,AI大潮势不可挡,我提醒自己是时候离开这个待了7年的平台了。

等风来,不如追风去

我自认为是一个很理性的人,风险厌恶程度高,从这个角度看我是不适合创业的。

然而,创业是一种病,只有甘于平凡才能治愈。

当集齐了人、方向、钱三要素时,我便下定决心全身心投入创业。

首先是人的因素,我的合伙人Andy是行动派,技术过硬,有持续创业的经历,性格也很适合创业,他说了句很经典的话:“要么纳斯达克敲钟,要么回家种地”。其他几位在初创期帮忙做事的小伙伴也很靠谱。

其次是创业方向,考虑到团队的极客基因和现有的积淀,我们选择了高技术壁垒的GPU虚拟化赛道,入局AI领域做卖铲人,有清晰的产品目标、明确的潜在客户,非常适合小团队轻资产创业。在花了两周时间详细调研了这个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之后,更加确信这个方向的可行性。

最后是钱的因素,在当前AI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,选定AI Infra这个领域后,投资人很容易找,要考虑的是哪些钱不应该拿,如何找对的投资人。于是,我们在天使轮只拿了少量信任关系强的自然人投资,短期只做产品打磨、单个中大型企业的案例验证。

开始行动!

集齐了人、方向、钱三要素后,便再也没理由回答“为什么不创业”了。先走出去,边走边看吧!就像罗振宇跨年演讲所说:

一具体,就深刻; 一行动,就创新; 一困惑,就出门。

最后,以我们一位投资人激励我的话结束:

征途纵有棘荆拦,莫负初心志似磐。 且待云开霾雾散,遥看彼岸凯歌还。